今天突然有个想法想要总结一下思考问题的框架,起源来自于一个问题, 当别人说我既想要A有想要B,还不想多花钱的时候,这类问题应该如何思考呢?
思考三段论
第一层思考是优化流程, 就是现有流程中是否有可以优化的点, 例如现在有一些环节存在资源的浪费,能够通过形式上的改变,节省一部分成本,这部分往往技术门槛不高, 通过白嫖的方式避免资源的浪费。
第二层是置换优化, 例如资源已经锁定了, 那么通过现有资源的置换,是否能达成最终结果是优化。底层是优化资源的利用率。这一层难度也是比较大的, 理论上存在可能性, 但是未必意味着现实中存在可行性。
上图就是一个断层思考的例子, 例如当我们如何能在节省成本下降低取消率的时候,上图给出了一个完整的第一层思考的例子, 就是针对现有流程,提升拒单成本和取消成本是能够解决问题。 但是从思考框架上还是有些弱一层的。
例如这里直接手段完成以后,应该还的补充一点就是优化现有的定价/奖励框架, 这样能够通过提升钱效的思维取得目标的达成。
置换这个过程已经快把难度拉满啦,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把每个动作的收益和损失弄的十分清楚,且需要统一量纲, 这样保证我们的收益和损失是可以可比的。 业务中经常平衡转化和留存的关系, 这个就是一个典型的置换的场景。
颠覆
上文总结了一层思考是白嫖思维, 一般工作中映射从0到1 的过程, 所有很多人是十分喜欢解决从0到1的问题, 这类问题解决是有无问题, 比较容易产生成就感, 到了置换维度, 这个时候大概率是已经解决了温饱问题,但是想要小康生活,就得进一步精打细算, 这个时候是十分难, 因为每个一个收益都是通过更少的损失换回来的。 当我们做置换的问题时间长了以后,很容易陷入其中,日本匠人精神很多就是这么来的, 做一个事情一辈子,很容易被视为局限住,最后越置换越少。 越置换越难,最后可能会有一个颠覆性的东西直接替代。 其实这就是颠覆的意义,诺基亚为了设计好键盘的质量, 还在权衡按键大小的时候, iphone直接放弃掉了键盘的设计, 这就是典型的例子。 所以在这个阶段需要突破性思维,当然成功率也是一个问题, 成就鸡犬升天, 败就原地火化。 不得不说,这一部分还是靠点灵性的。
其实这个过程也是符合客观物理世界进化的,如果一拨人一直研究一个事情,很容易变成这实际上最精通一个事情的人,那么如果这个事情一直是重要的,那么马太效应就十分严重,其他人的上升空间被严重堵死, 所以就要有一拨人把原本重要的事情变的不重要,从而实现弯道超车, 颠覆只要被世界接受,那么周而复始的会走 白嫖->置换->颠覆。
总而言之
这个小短文主要想表达如何深度的思考一个问题, 如果能做到有框架的思考问题, 其实能解决工作中的很多问题。除了最后一层, 其实前两层已经是普通人的天花板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