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胜(一)

最近看了可以一本挺有趣的书,里面一些经典的语句十分喜欢,这里准备摘抄一些,等以后有机会还能深入阅读,道理愈多,迷茫愈多。

知识(事)

生活中有两种知识,一种是把未知变成已知,一种是把已知变成认知。诸如爱因斯坦这里人是帮助人类看清了这个世界,帮助我们将未知变成了已知。第二种知识是把已知变成认知,当你学习牛顿力学的时候,你不会看牛顿的论文去发现牛顿是如何推导的,你只需要理解并在生活中使用就好。这就是已知变认知的过程。其实这个过程就是指导我们不断的提炼知识,而不是我知道了而已,而要真正的使用到面临的问题上。
image-1705478394326

如何区分不同的人

咱们通过几个方面看待这个话题, 首先是做事靠谱,这个一个最基本的需求,当然这个事情基础但是并不简单,可能要建立在热爱的基础上。其次是值得托付,这一点是在靠谱的基础上的, 你做事靠谱的同时还要有清晰的思路和目标,懂得步骤和计划,下面这个图就很有意思的表达了这个问题。
image-1705478640602
最后一层是患难与共,这在电视剧中经常被看到,但是这里的患难与共更多的是指与你具有相同的思维级别,但是有着互补的能力结构。这样的前提下,你可以将后背交给对方。

成大事的五种硬功夫

  1. 强烈的好奇心
  2. 拥抱不确定性
  3. 更大的目标和想象力
  4. 延时满足
  5. 不怕犯错

延迟满足真的是我个人的一点痛点,不愿意等待事情的发展,总是希望马上就能得到反馈,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会给人十分急躁的感觉。

多维度思考

当我们面对一些事情的时候,要以不同的维度去看待这个事情,也就是这里要介绍的多元认知。

一维思考

不要用战术上勤奋掩盖战略的懒惰。
所谓的一维思考就是在一条线上思考,只有长度,没有宽度和深度。例如下象棋,一维的思考就是前进和后退的操作,而二维的思考是找到合适的路径。
image-1705480878550

二维思考

优秀的商业模型都是创造了全局性的增量。例如你打车堵在了路上,这个时候你可能会想如果换一条路是不是能好一点,但是换一条路仍然有堵塞的可能,那真正解决这个问题是不是车子飞起来就能解决你的问题。这个思考就变成了二维的思考。是在原有的基础上,丰富了全局的资源,获得质变。
所以战略一般是线性的思考,而商业模型看的是全局。战略的选择要结合商业的模式层面的思考。

三维思考

颠覆式的创新,让不可能变成可能。
这时候就从平面升级到了空间中,马车公司的没落是因为汽车的发明,短信的衰退是因为微信的出现。下面讲一个图书馆的例子,比较有意思。
image-1705481167981
新老图书馆搬迁,如果直接动用汽车费用很高,但是使用老馆借书,新馆还书的策略其实是能节省很多的成本的。这个例子就是一个巧妙的颠覆式创新。

四维的思考

四维的思考其实就是三维思考+时间维度, 到这里可以列举一个大的例子,桌子上有一个苹果,二维思考看到的是一个面,三维是靠看到的是整个苹果,思维思考是指导苹果现在是这个样子,也知道他过去是什么样子,以及未来会变成什么样子。 这个就能解释四维思考的本质。也就是经常说的原因通常不在结果附近。当然给我们的启示还有不要盲目学习别人成功后的行为。
image-1705481485391

五维思考

五维时空就是正确的事情反复做。
image-1705481534165
上面这个图解释了运气在事件的发展中充当什么角色,你做一个事情失败了,如果是正确的事情只是因为概率没有轮到这一次而已,但是当你不断坚持去做,总有一次能够让概率降临到你的头上,人生可能也仅仅需要一次成功。

多元思维

上说的是多维,这里要给大家讲多元。主要有一元、二元和多元,咱们使用一个图表达所有。
image-1705481879801
上面这个图清晰的阐述了这个问题,其实是要提醒我们要打开自己的思考维度,不要全部以自我为中心思考问题, 其实以自我为中心思考问题是一个人的本能,工作和生活就是不断的迭代自己,让自己更加包容的看待这个世界。那一个失败的过程又是怎样的呢?
image-1705482088109
如果我们不能具备多元思考的能力,就会按照上面的发展趋势经历一遍,记住一句话,小成靠努力,大成靠趋势,成大事者现有不偏不倚的自我认知(多元思考)。

成功的过程

image-1705482238250
十分喜欢上面这个图,工作中经常会说从0到1,其实真正成功的事情是按照上面这个方式提炼出来的。感知、认知、决策、行动。
image-1705482308911

下面的一句话我十分喜欢,如果你想滚一个大雪球,就要找到很长的坡和很湿的雪, 你找到你的坡了吗?
image-1705482377954

期待自己能够在往后的生活和工作中脱胎换骨,道理变成认知的过程是一个痛苦且难受的过程。

Your browser is out-of-date!

Update your browser to view this website correctly. Update my browser no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