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性原理

最近看到一本比较好的书籍,算是打破了天窗,这里分享给大家。 首先我们来看人类认识世界的两种方式。

归纳法

归纳法相信每个人都不会模型,这就是人们成长中必经的阶段,通过实践推导结论,把连续的经验推广到一切时空。然而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具有连续性,从而会陷入了归纳的谬论里。
这里举一个小例子, 你在中国见到天鹅是白色的,然后你到了欧洲发现天鹅也是白色的,这个时候你心底就会认为,天鹅都是白色的。但是实际生活中是存在黑天鹅的。
归纳法也是一种把一定的时空边界推广到所有时空上的一种思维方式。 这个其实就类似做策略,对于一个未知的领域,你往往先从badcase着手,归纳总结策略,然后验证策略。 看起来是做一个事情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但是天花板却十分底。

归纳法只能证伪不能证真

虽然科学领域中,归纳法将所谓的独立可重复性作为标准,从而确保实验结果的有效性,但是这不意味着可以通过归纳法总结出来的知识一定是真的。如上文提到的黑天鹅的故事。
所以归纳法经常通过复现知道是不是这样的,如果不是就是错误的,即使结果是这样的,也不能保证这个结果永远是这样的。这就是时间连续性假设。

隐含性假设

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咱们通过归纳法做一个事情的时候,往往隐含着某些自认为的真理性质的假设。而且这种假设经常被忽略掉。(例如太阳升起的方向是东方, 隐含假设是太阳一定从东方升起,但是这样的假设从历史的归纳中可以获得,但是谁又能保证一直会持续下去呢?) 所以推翻一个结论,不要从结论入手,而是从它的隐含假设入手,更加容易推翻它。

演绎法

真正让人们取得极大的进步往往是通过演绎法获取的真知。相比于归纳法,演绎法是能够证明真伪的,因为推导过程中存在一个重要的准则,逻辑正确性。
所以有些工作中,我们为什么要做一个事情,往往不是通过时间获得的,是通过逻辑推导,不断演绎,最终决定一个事情是有效的,并且投入资源去做。这也是WHY这一部分最主要的内容。很多人做项目其实都容易忽略WHY的部分,导致整个框架支撑不住,最终烂尾。
演绎法的推导过程是前提正确,结果一定正确。这里有个小点是演绎法要求前提正确,而之前说过归纳法不能用于获得前提,因为不能证真。 所以这个前提要源自确定的元起点–第一性原理。而这元起点一定不是来自系统内。
卓越成效往往不是从内容着手而是从结构入手!

手机的崛起

这里咱们举个例子吧。
image-1669741580893
早期诺基亚作为手机的霸主,固定键盘一度称为对手机的第一性原理(真理假设), 直到苹果横空问世以后,对于新的手机的定义是触摸屏。这就变成了系统外的前提假设,也是通过这个假设直接颠覆了整个手机行业。
其实这个例子应该在很多场合和系统中讲出来,例如降维打击也是类似的思想,所谓的降维是将固定键盘的维度直接省略掉,让你的核心优势直接消失,然后竞争。 其实不管哪种思想往往是提升我们不要被自己的先天认知限制死,要用于打破自己,打破先验假设。 其实类似的事情在三体中被演绎的淋漓尽致。 当蚂蚁知道自己是蚂蚁的时候,那么它将不再是蚂蚁。 你就会用人类的视角重新审视自己,你遇到的很多问题都不是问题。

这里可以再补充一个有趣的例子,IBM并不是第一个做硬件的公司,在IBM之前就有人做PC机,但是当时成本巨高,所以那个公司就想当然的认为电脑只能给科研和政府使用,普通百姓不能拥有一个电脑(第一性原理),所以他的优化自己的计算能力。但是IBM却认为,每个家庭都可以拥有一个电脑,所以IBM的策略是降低单机的成本。很快,在这种假设下,那家公司消失啦。可见,第一性原理的重要性,不管是工作还是学习,大家都容易被自己限制天花板。 大家应该不断的问自己,我的假设是什么? 假设的是否正确?我还可以更好吗?

打工人

作为打工人,往往都是在系统内做创新,例如上文提到的怎么把键盘的质量做好,怎么把键盘的样式设计好等等的问题。 假如你是一个创业者,那么你不能再以这样的思维思考问题,如果当时你来做手机,你会觉得你要和诺基亚竞争一下键盘技术吗?

人类的元知识

这里有一个比较有趣的话题,大家的学习方式什么呢? 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的获取新知识,看书,学习。。。相信这是大部分人的状态,其实也包括我。 这里有一个观点值得深思,**成年人学习的关键不是增加信息量,而是在于提升自己的思维模型。在低水平的思维模型下增加再多的知识都是重复而已,只有提升思维模型的水平,才能接受更高维度的知识。 **

什么是思维水平呢? 就是一门知识里最重要的那一小部分, 基础的理念,找到万物相同的理念。

Your browser is out-of-date!

Update your browser to view this website correctly. Update my browser now

×